辐射源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摘要:辐射源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无论丢弃还是泄漏,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进一步造福人类社会并规范辐射源的使用,安全监管尤为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套集成了辐射源剂量监测,RFID电子标签,GPS地球定位,位移检测,视频监测和管理的安全监控物联网应用系统,以降低辐射源被盗风险并准确高效地实现辐射目标。

源安全监督。

关键字:物联网;辐射源; RFID;全球定位系统; GPRS;视频监控简介随着核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辐射源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泛。

通过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研究领域的应用,辐射源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并为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对辐射源的管理不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辐射源的传统监测方法是封锁,预警和人文关怀,但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和泄漏事故比比皆是,对社会和公众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辐射源安全监管系统,将辐射源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系统总体架构基于物联网的辐射源安全监管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前端现场部分(感知层),数据传输部分(传输层)和安全监管部分(应用层)。

图1显示了系统结构图。

其中,前端现场部分是以辐射源为前提,设置剂量检测,RFID电子标签识别,GPS定位跟踪,视频监控等设备,以确保辐射源丢失,移位,泄漏。

其他异常情况则通过传输层实时发送到监管中心。

数据和状态信号,并向现场的本地和监管人员发送警报信号。

数据传输部分通过GPRS将剂量信息和电子标签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

通过3G,ADSL或专用线路将视频监控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GPS定位和GPRS将移动源的位置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移动源视频监控图像以图片的形式通过GPRS发送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的安全监控系统可完成信息分析和处理,智能应用服务和控制决策。

2现场前端感知层的设计现场前端感知层主要由剂量检测器,防篡改RFID标签,RFID阅读器,位移监控设备,高清网络摄像机和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组成。

2.1剂量检测使用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来测量每个辐射源应用站点的辐射强度。

每个监控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收集被测放射源的测量数据,经过A / D转换后,测量仪器通过无线网络将获取的数字信号发送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可以确定辐射源是否丢失或剂量泄漏。

2.2 RFID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它使用无线射频进行非接触式双向数据通信,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RFID具有远距离,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识别速度快,标签存储容量大和数据安全的特点。

在该方案中,采用RFID技术实现辐射源的防盗报警,其原理如图2所示。

如果每个辐射均安装有效距离小于10m的防篡改RFID标签,辐射源,并且将RFID阅读器安装在离辐射源不远的地方(例如小于10m),然后RFID阅读器将连续读取数据

产品知识/行业、品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