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就在你我面前

01荧光灯驱动电路(电子镇流器)在以下两个博客文章中,对小型荧光灯进行了分析:低功率荧光灯的拆卸和分析。

小功率电子镇流器荧光灯的相关实验。

小功率荧光灯的拆卸和分析:https:// zhuoqing。

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8682930低功率电子镇流器荧光灯相关实验: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9691783大多数驱动电路使用高压低功率晶体管MFV13001形成电感互感推挽振荡电路驱动荧光灯管在配备外围设备的LC谐振电路中发光。

高压低功率晶体管MFV13001: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8679234以下内容使用MFV13001组成了用于测试的实验电路。

MFV13001的电流放大系数(hfe)约为30,比普通NPN晶体管小一个数量级。

这是其在高压下工作的能力之间的折衷。

▲MFV13001的基本参数02测试电路实验中使用与低功率电子镇流器荧光灯[2]相关的大部分组件进行实验。

由于所用实验电路的电压较低(+ 15V),因此T1和T2的偏置电阻从原来的5.6M欧姆减小到360kΩ。

小功率电子镇流器荧光灯相关实验:https://zhuoqing.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9691783 1.实验电路SCH▲实验电路2.面包板实验电路▲实验电路3.示出电路振荡波形下面显示了电感耦合后的振荡波形。

振荡频率约为:f = 47.6kHz。

▲T1基本波形(蓝色),T1发射极(青色)波形注:对于T1的基本电压,应在T1的原始E电极波形彼此叠加之后形成。

电路分析:T2的基极电压变化很小,比T1的基极电压小得多。

▲测量T2的基极电压波形(青色)注意:这是因为T1的基极波形是叠加在实际输出电压上的波形。

T2的基本波形是到GND的电压波形。

因此,该波形应属于正常的反馈电压波形。

T1的基极电压波形具有“自举”信号。

电压信号特性。

电路振荡频率:已知电路中的主要谐振器件是由L1,C1和C4组成的谐振电路。

由于C4,并联谐振频率:根据LC并联谐振公式,可以计算出L和C4的并联谐振频率:该频率非常接近实际测得的振荡频率:47.6kHz。

03电路谐振1.修改C1在上述电路中,C1的值太大,因此C1上的电压很小。

接下来,将C1更改为1.5nF。

此时,在C1和L1处形成谐振。

下图中的青色表示C1上的电压,其峰峰值超过400V。

此时,电路振荡呈现间歇性振荡。

▲将C1修改为1.5nF之后的振荡波形▲T1,T2间歇振荡波形T1基本波形(蓝色)C1波形(青色)间歇振荡的原因是由于T1和T2的基准整流特性。

由于T1和T2的b-e之间的整流特性,它们的b极的电压偏置会随着振荡而减小,直到T1和T2截止并且振荡停止为止。

然后,当偏置电阻为C3和C4充电时,它们的基极电压恢复并再次进入放大状态,并且电路再次振荡。

根据原始电路图设计,二极管-R串联电路反向并联连接到T1和T2的基极,以抵消b-e二极管的整流特性。

2.增加基极反向二极管在T1的b-e与原始电路的T2之间添加反向二极管(1N4007),以消除b-e的整流特性,从而消除原始的间歇性振荡。

▲加了D1和D2之后的电路加了D1和D2之后,电路可以继续振荡。

C1上出现的谐振点电压约为400V。

▲电路振荡波形T1基本波形(蓝色)C1电压波形(青色)3.点亮下面的荧光灯管是为了将工作电压增加到25V,C1上的电压:此时,C1上的电压约为峰值650V到峰值。

根据低功率电子镇流器荧光灯的相关实验[2],荧光灯管的击穿电压约为1200V。

因此,该谐振电压不足以照亮荧光灯管。

小功率电子镇流器荧光灯相关实验:https://zhuoqing.blo

产品知识/行业、品牌资讯